近日,国家科学技术部国际合作司发文授予我校全国第二批“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称号,我校是唯一一家在海洋领域从事科技合作而被授予该称号的单位。9月26日,浙江海洋学院国家科学技术部海洋领域“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揭牌仪式在东校区活动中心多功能厅隆重举行,国家科技部合作司司长靳晓明、舟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韩平分别讲话,校长苗振清致欢迎词。国家科技部合作司司长靳晓明和浙江省科技厅副厅长罗卫红为“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揭牌。
靳晓明在讲话中指出,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把海洋作为重点发展领域之一,此次浙江海洋学院被授予“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对于提高我国海洋领域自主研发水平,推动该领域的国际科技合作工作,必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他希望学校在拓展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方式和提高合作成效上取得新的突破,积极参加包括国际参考实验室、协作中心等各种形式的技术交流合作,使国际合作基地真正成为“技术领先、人才聚集”的国际研究基地。韩平在讲话中指出,国家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落户浙江海洋学院,这是浙江海洋学院发展中的一件喜事,也是舟山市的一份殊荣。舟山市将倍加珍惜这一荣誉,将进一步支持浙江海洋学院又好又快发展,为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强市积极贡献力量。苗振清介绍了学校办学的基本情况,表示学校将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快推进科研自主创新,努力为振兴国家海洋科教事业、推动海洋经济持续发展多做贡献。同时,他盛情邀请在场领导光临浙江海洋学院11月1日起举行的建校五十周年庆祝大会。
据悉,为更有效地整合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实现国际科技合作方式的战略转变,国家科学技术部国际合作司于2007年11月批准授予第一批55家单位“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称号,鼓励获此称号的单位创新合作方式、提升合作层次,成为技术领先、人才聚集的国际化研发基地。第二批被授予“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称号的单位共有21家,其中高校6家。海洋领域“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基地以浙江海洋学院为主要依托,将在海洋技术与网箱养殖工程、海洋生物与海水增养殖方向、海洋渔业生态环境与水产品安全等方面与俄罗斯国立湖河渔业研究所、挪威生命科学大学、美国西北海洋技术研究所和意大利那不勒斯动物学研究所等20多所国外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科技合作,承担海洋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任务,强化应用技术的开发和推广,不断促进海洋养殖工程技术产业化,重点建设好中心实验室、中心研发基地以及中心示范基地。
近年来我校与俄罗斯国立湖河渔业研究所、俄罗斯科学院海洋生物研究所、挪威生命科学大学、美国西北海洋技术研究所和意大利那不勒斯动物学研究所主要开展了海洋技术与网箱养殖工程、海洋生物与海水增养殖和海洋渔业生态环境与水产品安全等3个方向15项科研项目的研究开发工作,总经费达3695万元,完成的主要合作项目如“深水网箱养殖装备与配套技术研究示范”、“大黄鱼规模养殖新技术”、“杂食性鱼类引进、驯化与深水网箱养殖关键技术”、“海水养殖鱼类高值化加工关键技术”等均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国家科技部合作司综合计划处处长张健、欧亚处处长孙键,浙江省科技厅对外合作处处长洪积庆,舟山市科技局局长夏文忠、副局长李碧清,舟山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蔡宏舟,舟山市外侨办主任张文安,舟山市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邬扬全,我校科研处、国际交流合作处全体人员,各二级学院负责人和师生代表300余人参加了会议。(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