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浙江海洋学院牵头的“东海区重要渔业资源调查及名优水产增养殖的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已经列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并获得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经费3000多万元。该项目由浙江海洋学院副校长、海洋生物学省重点学科负责人吴常文教授担任项目专家小组组长,项目共设“东海区主要渔场重要渔业资源的调查与评估”、“东海区名优种类增殖放流技术开发与示范”、“东海区重要渔业资源养护工程技术研究与示范”、“东海区负责任捕捞技术研究与示范”、“东海区名优增养殖新种类研究与开发”、“东海区集约化、标准化与数字化养殖技术体系构建与应用”、“东海区浅海健康高效养殖技术开发与示范”、“东海区围塘蟹虾健康高效养殖技术开发与示范”、“东海区滩涂贝类健康高效养殖和质量安全技术开发与示范”9个课题。
??????? 据悉,该项目针对东海区渔业发展现状和海域海况特点,紧紧围绕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发展名优水产增养殖两条主线,重点突破主要渔场重要渔业资源调查和评估、名优增养殖新种类研究与开发、集约化、标准化与数字化养殖技术体系构建与应用等共性关键技术,集成浅海、围塘和滩涂健康高效养殖、渔业资源增殖放流与养护、负责任捕捞等产业化示范技术,为实施渔业资源的科学管理与利用和名优水产增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项目研究内容分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围绕重要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进行,包括初级生产力调查,重要渔业资源调查,名优增殖新种类开发,增殖放流技术开发,渔业资源养护工程技术,负责任捕捞技术研究等;二是围绕名优水产养殖关键技术开发进行,包括名优养殖新种类开发,集约化、标准化与数字化养殖技术,浅海、围塘、滩涂健康高效养殖技术。
??????? 专家论证意见认为,该项目与《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紧密衔接,立足我国海洋渔业生产力最高的海区——东海区,开展东海区重要渔业资源调查及名优水产增养殖的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对加速提升我国海洋渔业的整体水平,促进我国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十分必要,意义重大。项目目标明确,创新点突出,课题设置合理,技术路线可行。项目组产、学、研相结合,现有工作基础扎实、技术力量雄厚,管理机制完善,分工合理,能够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 东海区为我国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和福建省以东海域,是我国海洋渔业资源最丰富、海洋渔业生产力最高的海区之一。近年来,东海区海洋渔业发展势头总体良好,海洋捕捞相对稳定,海水养殖每年仍以一定的速度递增,渔业设施和技术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然而,随着东海区海洋渔业的进一步发展,渔业资源“家底”不清、渔业资源衰退严重、海水增养殖持续发展的科技支撑不足等问题也日益显露,并逐渐成为制约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问题。为了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促进东海区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必须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工作。本项目的研究和实施将促进传统海洋渔业向现代海洋渔业升级转型,为东海区海洋渔业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对于全面提高东海区海洋渔业的整体发展水平,推动该海区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 目前,该项目正在专家小组的指导下按照项目预定计划紧密有序的开展各项研究。(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