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7日至28日,学校在会展中心一号报告厅召开第四次教学工作会议,总结分析近两年来学校教学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明确下一阶段教学工作的基本思路和目标任务。 校党委书记周达军致开幕词,校长苗振清作《注重内涵 强化特色 扎实推进“质量工程”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教学工作报告并致闭幕词,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黄建钢、吴中平、虞聪达、刘定山、任淑华,各二级学院、各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师生代表等近500人参加了会议。
12月27日上午,大会举行开幕式,开幕式由副校长虞聪达主持。党委书记周达军在开幕词中指出,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育质量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金融危机下的大学生就业压力,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以精英化理念引领大众化教育,全面推进学生培养模式的创新,大力建设各种教育创新平台,是大势所趋。同时他代表校党政对学校下一步的教学工作提出了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创新观念,切实推进学校发展从外延扩张到内涵提高的转变;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调整专业、师资结构;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完善教学管理体系特别是教学二级管理体制,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正确处理好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的关系,促进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的协调发展。
校长苗振清在教学工作报告中总结了我校自2006年9月召开第三次教学工作会议以来教学工作所取得的主要成绩、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下一阶段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近两年来,学校教学建设项目创历史新高、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全面实施,教学基本建设稳步推进,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日趋完善。国家级教学建设项目实现了零的突破,同时33个教学建设项目列入省级项目,获经费资助2100万元。本科教学“质量工程”提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工程”等8大工程26个建设计划,并建成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建成省级教学团队2个,新增省级精品课程5门。出台了23个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建有各类教学实验室36个,校内外教学实习基地120个,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达6500元。
下一阶段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是以“质量工程”建设为抓手,坚持“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注重内涵、强化特色;统筹规划、整体推进”的原则,优化专业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大教学投入、加强教学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实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可持续发展 。学校将进一步落实师德师风、教风学风责任制,努力形成与浙江海洋经济强省紧密结合、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结构体系,逐步扩大按学科大类招生培养试点工作。具体目标是力争至“十一五”末遴选和建设2到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建设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和3到4个省级教学团队、选拔和培养4名省级教学名师、建成4到6门省级精品课程。同时计划建成300门网络课程,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教学资源。
开幕式上,虞聪达副校长宣读省级、校级教学名师奖和省级教坛新秀奖表彰文件,会上还举行了省级及以上重点专业授牌仪式,在座学校党政领导为“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海洋技术专业、生物科学专业、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等省重点专业授牌。
与会人员围绕校长报告、浙江海洋学院师德师风建设方案和浙江海洋学院学风建设方案进行了热烈讨论,就创新性人才培养、专业课程设置、人才队伍建设、实验室管理、师德师风建设、学风建设等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12月28日上午,大会举行闭幕式,苗振清校长在闭幕词中希望全校上下增强忧患意识,统一思想,集思广益,科学规划,强化责任,认真解决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密切配合,真抓实干,宣传贯彻落实好本次教学工作会议精神,为提高教学质量、推进学校发展做出贡献。虞聪达副校长作会议总结,就贯彻会议精神,做好教学工作提出具体意见:要扎实推进质量工程;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学生实践教学环节建设;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重视加强教学队伍建设。
闭幕式上还就教学工作经验进行了交流,国家级特色专业海洋与船舶工程专业负责人谢永和介绍了该专业在课程体系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精品课程建设、专业平台建设等方面的具体做法。省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刘国平就如何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畅谈了看法。食品与药学学院、医学院院长丁国芳,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李百齐介绍了所在学院开展教学工作的经验及取得的成绩。(宣传部)